汉口,明代嘉庆中叶开埠,在此之前,由于汉水连年泛滥,汉口这个地方并不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和开发(汉口区域,每年夏天必发洪水,除了极少数地势较高的区域,大部分地方都没办法耕种和居住),汉江,进入湖北江汉平原以后,就融入了古云梦泽以内,并没有一个明确、固定的入江口,明代成化年间,汉江连续多年发生大水,汉阳区域堤岸多次溃塌后,汉江最终从龟山北岸入江,自此汉水入江口才得到确定。
入江口稳定后,河流北岸的汉口不再有来自汉江洪水的威胁(汉口北面,仍然有水患,来自府河,这就是为什么张之洞要修张公堤的原因),于是汉口开始繁华起来,到清代,无论是城市面积,还是市面上的繁华程度,都远超汉阳(府城,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和武昌(省城)。
这种情况,如今已不可能发生了,就如同湖北省的汉川市,城市繁荣超过了孝感市(地级市)和武汉市(省会)(那个时候,城市能发展起来,基本靠地理优势,不存在什么朝廷优惠政策)
特别是民国期间,有大片租界的汉口,更是和上海一样,开现代文明之风,中西交融,光怪陆离。
解放后,虽然武汉成为湖北省会,在中国的地位直线下降,但直到2010年之前,汉口仍然要比武昌和汉阳更繁华,就业机会更多,城市颜值也更高。
即使到今天,汉口租界一带,还是武汉市最有味道,最恬静安逸,交通最科学(马路四四方方成网状分布)的地方
下图,为武汉市1920年代绘制的地形图,那时候,武汉周边湖泊和河流密布
从上图看,汉阳东西南北都是河流和湖泊,发展空间被限制在很小的一个区间内,这也就是为什么汉阳一直以来是武汉三镇里面积最小,经济实力最弱的一个地区的原因。
武昌,地形方面,往东北去有沙湖和东湖,往南有汤逊湖,往东南有梁子湖,陆地面积也不算大。
汉口方面,上世纪1920年代,今天的江岸后湖新城区域还有一座大湖,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直到上世纪1990年代,汉口北面过了黄埔路就是农村,虽然黄陂滠口距离市政府的距离,和舵落口距离市政府的距离差不多远,但因为有后湖拦路的情况下,汉口更愿意往硚口方向发展(今日的江岸堤角地区,30年前远远不如硚口古田地区)
PS:今日武汉,江岸和黄陂,各有一个地方以后湖命名,江岸的后湖如今已经没有湖,黄陂的后湖湖泊还在,很久以前,横店的后湖和江岸的后湖是同一个湖。为什么叫后湖呢?因为古人把城市的南面叫“前”,城市的北面则叫“后”
今日东西湖大部分地方百年前都是湖泊(金银湖区域有一个东湖、舵落口西北有一座面积巨大的西湖,和黄陂今天的童家湖连在一起)
1920年代,京广铁路还分为两段,汉口这边叫平汉铁路,武昌这边叫粤汉铁路(解放后,随着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两条铁路才合二为一)
对比如今的武汉地图,各位应该能发现,100年的时间里,武汉周边的湖泊减少了不少(这里面有主动填湖,比如东西湖和武湖的围垦,也有河流上游建水库以后,湖泊水量减少,很多地方于是成为了陆地)
当年的武汉市,水面比陆地大(东方的威尼斯),如今的武汉市,陆地面积远远超过了水面。
地利方面:
天时方面:
如今已是海洋时代(有网友肯定会不同意,说未来是内循环的时代,其实1980年之前,内循环搞了了30多年),汉口的水运优势基本不复存在了,如今的汉口,相对于武昌和汉阳,只剩下飞机和铁路优势了(但武昌和汉阳有政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