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仙居旅游景点大全(浙江仙居最美传统村落)

日期:2024-10-29 11:02:00

浙江,台州,仙居。

神仙悠居处,秀美山水间。自古以来,仙居是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处处藏着久远的人文记忆。

一起来看仙居名列前4批中国传统村落的最美10大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1 仙居县田市镇李宅村

仙居县田市镇李宅村,名列首批全国传统村落。

这里马头墙高耸、近百间房子连绵的三透九门堂,在李宅村,时光仿佛在瞬间穿越了千年。

李宅村是仙居李氏的主要聚居地,据当地村民保存的《乐安李氏宗谱》记载,在南宋时期(约1127年),先祖李朴因辽邦侵犯中原,避乱至此,繁衍生息,距今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了。

李氏家族自古文风鼎盛,“耕读传家”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延续,南宋以来李宅曾出现过六位进士,堪称“一门六进士”,是仙居乃至台州首屈一指的“进士村”。位于李宅村南边的都宪公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经二百余年,是为了祀村里第17代裔、明代都察院副都御史李一瀚而建的。

另外村内有聚奎亭,又称文昌阁,是明朝嘉靖年间,李一瀚委托兄弟建起了的,目的就是育人文,振家声,锁住李氏的文脉。

李宅村明清古建筑群主体呈“双喜”字形格局,基本维持了清道光年间的建筑风格,方正规矩,整体分布井然有序。整体乡土建筑风格融合了徽派建筑与东阳木雕的特色。比较有代表性的康乐和亲堂,清晚期建筑,三进古建筑有序排列,互通连接。用材考究的牛腿、花窗,寓意吉祥的木门雕刻,看似低调的老宅,处处尽显先人技艺的精湛。


2 仙居县白塔镇高迁村

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整个古村落规模宏大,至今文风蔚然,熠熠生辉。


现存村落格局为清乾隆至咸丰年间,总面积约35 公顷。这是一处江南较少见的古民居集合地,始建于元代,几经变迁,却依然保留了明末清初的风貌。


入村即可见一方水塘守护古朴台门,松林映衬,幽静古朴的意境,扑面而来。

整个村落水势由南向北,成“川”字型的独特格局,道路与水势相随。以月鹿河为界,分为上屋、下屋两村。

古村自西向东可以分为古街区、绿荷池区、月鹿河区等几个区块,高迁古民居大都集中在这一区块。

自明末至清乾隆咸丰年间,吴白岩、吴应岩兄弟及子孙仿照京城殿宇的模式,大兴土木,建成六翼马头四开檐的楼房13座,现仍存有11座宅院,它们是新德堂、里慎堂、省身堂、慎德堂、日新堂、积善堂、余庆堂、旗杆里等民居院落,为高迁古村落的精华部分。

各院落中心轴线对称,中心轴线上一般布置门厅、外院、正堂、中院、后花园,诸多院落,建筑风格大同小异,层次错落有致,粉墙黛瓦、连绵成片,翼角马头气势非凡,立面轮廓,丰富多彩,完整的格局一如往昔。


古村读书的传统悠远绵延。慎德堂就是被称为书香门第的门堂,以德养人、以俭治家的理念就体现在堂名中了,此堂为吴熙河所造,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

村落的古宅,门口大多铭刻着寓意深长的文字,古朴而隽永,行走之间,感受其中,似乎可以聆听着村庄源源流长的文明。


村落里文化礼堂就基于古宅而修整,“在朝美政,在乡美俗”。隽永的格言直透人的内心。这也是这个村落为何至今保存得格外美好的一个理由。高迁村曾涌现出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吴芾、南宋左丞相吴坚、明代左都御史吴时来等杰出人物。他们为官则尽心施政于美好,在乡村回归仙居的田园里,则全心把美好带给村落和故乡。有了至今依然如此美好的高迁古村落。


3 仙居县皤滩乡上街下街村

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也是著名的皤滩古镇核心所在村落。

地处永安溪的五溪汇合点。早在公元998 年前,这里就因水路便利成为永安溪沿岸一个繁华的集镇。现存一条东西长三华里,呈“龙”型弯曲有致的古街, 街两旁明清风格的建筑保存完整,店铺、码头、客栈、戏台、妓院、赌场、当铺、书院义塾、祠堂庙宇一应俱全。



这里仍保存三华里长鹅卵石铺砌的“龙”型古街。这里是我国古代江南山区农村古镇文化的典型缩影。这里有明清和民国时遗留下来的民宅古居,气势宏伟、布局精美的“三透九明堂”。这里还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针刺无骨花灯”。


“龙”型古街除了琳琅满目的各色店铺外,还有不少书香门第,其中以长门堂和何氏里门堂为突出。长门堂门庭结构整齐大方,在正堂屋檐下悬挂着一块清雍正年间的匾“贻厚堂”。匾额由安徽桐城一位名叫张若震的学者送给当时长门堂的主人。尽贴金的“贻厚堂”三个大字苍劲有力。何氏里也叫大学士府,原有朝南临街的门楼,门楼前曾立过八对旗杆。何氏里是一个大天井套几个小天井,厢房连闺房,后花园通船埠的典型的江南民居。


4 仙居县横溪镇溪头村

横溪镇东部的永安溪畔,依山傍水,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名列第4批国家传统村落。

因村落居于溪水上游而得名,其位置正好在永安溪与九龙溪交汇的冲积平原上,因此村名为"溪头"。该村先祖沈氏大约自五代时起,即在溪头一带拓荒发祥。北宋中晚期,村落已建成规模。

据《新坊沈氏宗谱》记载,仙居沈氏的始祖沈鉴于公元945年从温州永嘉入赘到溪头上坂李家为婿,并新建堂宅开始在溪头定居。公元979年,沈鉴告老还乡,回溪头奉敕建了一座节度使牌坊,名"新坊",其所住房屋被诰封为"三善堂"。从此,仙居新坊沈氏在溪头开始生生不息、开枝散叶至今已近传至39代,一千多年。


沈氏在溪头安居乐业、耕读传家,在南宋和元明时期,曾出过朝议大夫兼制置司参议沈存良和沈骥、沈崇文、沈锡、沈锷四位进士,以及一大批人才,是仙乡望族之一。溪头村,也是现仙居最大的沈氏聚居地。溪头前有双峰山“双峰挺秀”,双鱼山如“双鱼戏水”,中有“九龙萦绕,苍松翠柳”,而且船只水运便利,通衢官道必经。自古商贸、人文璀璨,留下了大量古建筑古民居。



作为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拥有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村分南、北两片,一条官道从中贯穿,现存翰林里、朱邸门楼和上台新屋台门里等民居,含丰富的人文意蕴,目前保存完好。

如今,漫步在溪头古村落,随处可见旧居古宅连绵成片,木雕精品古色古香,卵石庭院幽远静美、门堂牌匾别具特色。在这里的时光,可以感受最美好的宁静时光和久远文韵。


5 仙居县淡竹乡油溪村

因为村落主要处在油溪港流域中而得名,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位于淡竹溪谷深处,生态环境优良,仙居著名的风景区淡竹原始森林休闲谷就在村北几百米处。村庄历史悠久,上吴自然村的吴氏先祖大约在300年前由白塔高迁迁入。村内的传统建筑多就地取材,是远近闻名的网红“石头村”。


油溪村的石拱桥建于清代,跨油溪港,南北走向,为曾经油溪港地区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此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9.2米,宽3.4米,矢高3.5米,主拱券由较大规则块石砌筑,拱上侧墙及桥面由不规则石块及卵石加砌,结构完整,值得一看。

村内建筑以溪中的鹅卵石为主要原材料。村民就地取材,用溪石一行行垒成的一面面屋墙,仿佛是一幅幅油画,深红色的、灰黄色的、青黑色的等等的溪石,经过无意的排列组合,妙手天成一幅美丽的色彩之图。不光房子是用溪石砌垒的,村里门前屋后的道路也是用溪里的鹅卵石铺嵌而成。


6 仙居县南峰街道管山村

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村落紧挨永安溪, 距离县城三公里,为仙居李氏望族聚居地之一。


隋末唐初,天台宗五祖灌顶大师来安洲山一带传经说法,后人为纪念灌顶称为“灌山”,后又俗称“管山”。唐长庆元年(821)李世民六世孙李道古深知朝政复杂, 卖宅带资并携三、四两子及崔夫人到仙居管山小夹岭隐居,自此,李氏族人在管山一带生息繁衍。至明清时期,村落成为仙居有名的大村。


作为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历史文化遗迹到处可见,颇具规模的“井”字形古民居保存完整。单体四合院古民居零星地点缀于幢幢新楼之间。一堵堵断垣残壁之间还镶嵌着富有美感的石花窗。古祠堂虽稍有破损,但格局、风貌基本保存完整……走进管山村诸多古建筑内,仿佛走进一座古村博物馆。


7 仙居县埠头镇埠头村

埠头古村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这里千年时光穿梭,如今依然规模气势宏大,虽历经风雨沧桑,但古韵依然美好。

埠头村古建筑仍保存完好,拥有洪宗相古民居、双眼井古民居、旗杆前古民居等365间,古门堂28个,多为清末民初江南民宅,建筑风格以三透九门堂为主。穿行于古宅老巷之中,仿佛漫步在岁月的长廊。

埠头村旧时是当地重要水路运输码头,是仙居最大的食盐集散地,商贾云集,舟檝相连,水运发达,繁华昌盛,人口氏族庞大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走进古村落,大宅院、小洋楼、商业街、古桥梁、双眼井、马头墙、龙形瓦、石雕窗、三透九门堂……历历在目,每一处古迹都述说着曾经显赫一时的埠头王氏家族在通渠四方、商贾云集的‘’永安丝路‘’上的创业故事。埠头古街入口的朱相公(朱熹)殿,是埠头儒商文化的最好印证。

村内古建筑群体量大,保存较为完好,多为清末明初的三透九明堂,为砖木混搭的二层楼结构,呈中心对称。现存古门堂28个,古井11口,古桥4座,古街1条,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村庄。其中清代中晚期时王氏等人留下的三透九明堂尤其具有代表性。

如今的埠头古村落,九都风情,水韵埠头,曾经的古民居“焕发”新颜,游客纷至沓来,风景别有韵味。


8 仙居县皤滩乡枫树桥村

枫树桥村,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一条山溪从村前流过,以前村口有一棵枫树,当秋霜打过之后,满树的红枫让这座小村充满诗情画意,旧时有一座枫树根自然铺成的桥梁,村庄就有了一个很美的名字——枫树桥。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周氏三兄弟自永嘉迁徙至此,定居创业,至今已近500 年。该村现存的“三透九明堂” 民居规模宏大,建构奇特,雕饰精美。周氏宗祠在设计上也颇具特色, 环境风貌优雅清致,文化内涵丰富。


9 仙居县横溪镇苍岭坑村

仙居县横溪镇苍岭坑村,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苍岭坑一名,因地处苍岭东坡的山坑口,故名。苍岭坑村,又称“戴村”,因是戴姓的聚居地,仙居戴姓氏族的发祥地。古时这里为商旅幅辏之地,台州通往缙云、永康、金华方向的苍岭古道(婺括孔道)的东起始村落。古时设有“戴村铺”,为军事战略要地。唐、宋、元、明、清时期,均设有驿站、兵铺。

苍岭坑村人才辈出。宋淳佑(1241-1252年)科进士、翰林博士戴希贤,世称理学名儒。明永乐(1403-1424年)年间的江西监察御史、南京巡按戴宏演,纂修《永乐大典》,被誉“南台世范”。因此也有御史故里雅称。

这里作为苍岭古道的起点,地居台、婺、括三州的交通要道,曾经繁华一时。如今村落里的古老的宅院,显示着当年这里的兴盛痕迹。


10 仙居县淡竹乡尚仁村

位于仙居县淡竹乡东部,一个青山秀水之间的纯美古村落,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清末民国初时期,尚仁村曾是十三都坑水系沿线和仙居往来温州永嘉等地的重要过道和驿站,兴建了繁荣昌盛的街市。经过沧海桑田的变迁,村内现仍留有较为精巧的古民居15处。

按《仙居县地名志》记载,尚仁村祖居陈姓,地处韦羌溪上游,故称上陈村。因重名,以仙居方言谐音为尚仁。这里是一个以陈姓为主的村落,据《乐安陈氏宗谱》载,尚仁陈氏派分自皤滩陈氏。韦羌山天柱峰,就位于尚仁村东南,平地兀突,计数十丈,是尚仁陈氏一族的风水山。在秀丽奇峰之下,村落的人家静静而居,一派美好的田园良居景象。


行走在村落里,烟峦耸翠的古民居仿佛穿越时光而来,近看中堂形神兼备的兽型梁雕,远眺后堂屋檐框选的神仙居观音岩,往日匠人的巧思与百年历史的风尘,伴着清香徐徐而来。烟峦耸翠民居在内的3透门堂古民居等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