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独在异乡为异客全诗赏析(王维诗中的离情别绪)

日期:2024-10-31 10:34:40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对离别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即将离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神伤,但离别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分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

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必定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人却只写了“掩柴扉”的举动,看似与白天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去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动作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使读者在其中看到了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

春草绿时,行人归期难系,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

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却已盼其早日归来,怕其不归了。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人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和画面。

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事。这窗前的寒梅恰是蕴含着当年故乡生活中亲切有趣的情事。

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景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成了诗人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平淡质朴,却又寓意深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十分自然了。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戴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诗人自己不在其内。

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句写的曲折有致,深厚又透出深情。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的在离筵上传唱的歌曲。

白居易的《对酒五首》中就有一句“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说的就是根据王维这首绝句谱写的一首古琴曲《阳关三叠》。也是传唱最久的离别劝酒词。

在临别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

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进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份情谊,而是有意无意地延长分别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

临别依依不舍,要说的话很多,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情谊就都包含在了一杯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