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变“面子账”为“幸福账”,通州刘桥这位基层工作者领着村民移风易俗树新风

日期:2025-04-02 20:30:00

“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

“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

“通过积分兑换推动移风易俗”

……

张义是刘桥镇徐园村人,今年59岁,深耕基层工作三十余年,从2012年起任刘桥镇徐园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在他的带领下,徐园村积极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不断推进“文明之花”落地生根。2024年全村嫁娶费用平均下降2.5万元,全村“低彩礼”“零彩礼”占比达78%。依托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新局面,徐园村推动精细治理和文明提升“内外兼修”,2021年起推进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荣获“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并于今年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

张义走访群众宣传移风易俗

议事协商“聚合力”

“我们村今年的红白事操办,依然要沿袭红白理事会制定的操办原则,但在原来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完善和贴合村民的生活实际……”在徐园村“有事好商量”的会议现场,张义正召集村干部和红白理事会成员,围绕移风易俗工作展开热烈讨论。会后,为了让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张义带领理事会成员深入调研,倾听村民的想法。依据调研结果,徐园村进一步完善《红白理事会工作章程》,对婚丧嫁娶的规模、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为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清晰的依据。在张义的推动下,村里还成立了宣传小组,制作宣传手册,通过广播、网格群等渠道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移风易俗氛围。

张义组织召开移风易俗主题“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

宣传引导“树新风”

“大哥大姐们,现在时代变啦,大操大办不仅浪费钱,还增加大家的负担。咱们要追求‘幸福账’而不是‘面子账’啊!”张义经常走访村民家,耐心细致地宣传移风易俗的理念。今年2月份,村民丁慰祖为了讲究排场打算为儿子举办一场豪华婚礼,预计花费数十万元。张义得知后,带领红白理事会成员多次前往其家中,拉家常、讲政策、说变化,分析大操大办的弊端。在张义的劝说下,丁大爷最终改变了想法,新婚夫妇外出旅行结婚,简单办了一场答谢宴,节约了大量资金。丁大爷感慨道:“要不是张会长的劝说,我差点就盲目跟风了。现在看来,新办婚礼既省心又省力,还不影响热闹。”

此外,张义还邀请律师、法律明白人为村民讲解婚丧嫁娶中的法律知识、文明理念,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组织村里的文艺爱好者在农民丰收节、妇女节等时间节点组织村里的文艺爱好者编排小品、舞蹈《公共卫生齐参与》、《家乡美》等节目,用“理论+文艺”的形式,全面提高移风易俗知晓率。

张义与红白理事会成员走访群众

积分激励“促践行”

为有效激励村民投身移风易俗行动,张义提出将“移风易俗”与“积分制”深度融合,将村民日常道德行为规范、“红白喜事”简办情况、文明祭扫落实程度等纳入积分体系,结合实际细化内容、量化指标,在乡风文明类别共设置正向激励赋分项10项,扣分项6项,如婚礼、丧礼宴席规模在5桌以下的积15分,10桌以下的积10分,10-15桌扣10分,15桌以上扣15分,抵制高价彩礼积10分,文明祭祀积5分等,通过量化文明行为,引导村民自觉践行移风易俗,实行文明善举。

张义为村民兑换积分奖励

“我们村现有81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12.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673人,常住人口近1万人……”谈起村里的情况,张义如数家珍,村民们对张义也好评不断,称他为“铁脚板”“百事通”。如今,移风易俗的种子已在徐园村深深扎根,文明的花朵在这片土地上处处盛放,临近退休的张义却仍然深感使命在肩,他说:“移风易俗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儿,要移出更多‘花样’,移出更好成效。”

通讯员 陈莉 供图 张季颖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