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阿里云模型调用量一年增近百倍,AI应用“加速器”也上线了

日期:2025-04-09 18:13:00

“阿里云大模型的战略就是服务企业市场创造社会价值,AI正在推动各行各业的生产力变革,通义大模型将深耕企业市场。”4月9日,阿里云在京召开AI势能大会,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称,大模型的社会价值正在企业市场释放,过去一年,阿里云大模型的API调用量增长接近100倍,阿里云百炼平台中调用通义API的企业和开发者已超过29万。刘伟光还透露,未来阿里云将要发布的新模型聚焦在Reasoning推理和Omin全模态融合上。

本次大会阿里云百炼平台还上线业界首个全生命周期MCP服务,无需用户管理资源、开发部署、工程运维等工作,5分钟即可快速搭建一个连接MCP服务的Agent(智能体)。在阿里云AI势能大会召开后不久,腾讯云也官宣上线“AI开发套件”,可支持5分钟搭建AI Agent小程序,也支持MCP托管。

过去一年模型调用量增长近百倍

“这一年当中,我们整个大语言模型API调用量增长接近100倍,接入大语言模型企业数量也有接近100倍的增长比例,这是AI应用落地非常好的前奏和序曲,我们相信未来AI应用还将在很多方面加速。”刘伟光提到。

在通义模型调用量增加100倍的情况下,阿里云通义大模型业务总经理徐栋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用户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改变。“刚发布时模型精度在80分到75分之间,精度低于90分其实会遇到各种问题,提高精度也成了大家的主要需求,用户希望用到的模型‘多快好省’;用户越来越需要全模态模型,今天我们和很多手机厂商、车厂做合作时,都需要全模态的交互;三是越来越聪明的模型,最近推理模型很火,我们会把工具调用也放进模型推理过程中,这样模型在展开思考时发行自己的知识不足够回答时,会自动调取第三方工具。”

阿里云在本次大会公布了阿里云百炼平台、通义灵码和通义大模型服务企业客户的相关数据。截至2025年1月底,阿里云百炼平台中调用通义API的企业和开发者已超过29万,用AI重构代码开发、硬件制造、智能座舱、金融服务、药物研发、太空探索等场景,AI的行业化应用经验正在迅速积累与沉淀。

此外,据介绍,通义大模型服务的企业客户包括90%互联网公司,如微博、携程、智联招聘、新东方;90%上市商业银行,如招商银行、南京银行;90%汽车品牌,如宝马、小鹏、极氪、零跑;90%手机品牌,如OPPO、vivo、传音、魅族;超1000家政企客户,如国家电网、中国石化、南方航空;超300家科研院校,如中科院、复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AI智能编码助手的通义灵码,现在已能够自主执行任务拆解、代码编写、缺陷修复、测试等开发全过程任务,开发效率一下提升了数十倍。目前,通义灵码插件下载量已超1300万,累计生成超20亿行代码,已服务建设银行、中信证券、平安集团、中国人寿等上万家企业,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辅助编程工具。

阿里云腾讯云都在支持的MCP是什么?

2024年11月,美国初创公司Anthropic开发并发布了一个名为模型上下文协议 (MCP) 的开放规范。MCP建立了一个免版税协议,允许 AI 模型与外部数据源和服务连接且无需为每个服务开发独特的集成方案。Anthropic称,可以把MCP想象成AI应用的 USB-C接口。MCP的作用即标准化 AI 模型与周围信息环境的连接方式,帮助AI模型更容易地连接工具和数据源,这种兼容性能为开发人员提供极大便利,它们不再需要为每个模型编写特定代码便可以在后台灵活交换和使用多个模型。今年3月,OpenAI 宣布正式采用Anthropic推出的MCP协议标准,后续,越来越多的技术团队和企业也加入到MCP的研发和应用中。

2025年被称为Agent元年,随着推理模型、多模态模型的爆发MCP开放协议的出现将助力开发者更好调用各类大模型,促进AIagent的落地。此次大会上,阿里云也宣布百炼上线业界首个全生命周期MCP服务。在该服务下,无需用户管理资源、开发部署、工程运维等工作,5分钟即可快速搭建一个专属MCP Agent,大幅降低Agent的开发门槛。

阿里云百炼高级产品专家徐志远表示:“MCP的出现正在加速大模型的应用落地,而Agent正是大模型落地的最佳载体,预计未来几年Agent的数量将远远超过现有的软件应用。我们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MCP服务生态,为用户提供一站式MCP服务托管及调用能力,让千行百业都建立起生产级的AI应用。”

南都记者关注到,在阿里云AI势能大会召开后不久,腾讯云也官宣上线“AI开发套件”,可支持5分钟搭建AI Agent小程序,也支持MCP托管。

“模型开源对云销售的提升显而易见”

从2023年起,阿里通义团队就陆续开发了覆盖0.5B、1.5B、3B、7B、14B、32B、72B、110B等参数的200多款“全尺寸”大模型,囊括文本生成模型、视觉理解/生成模型、语音理解/生成模型、文生图及视频模型等“全模态”。截至目前,海内外AI开源社区中千问Qwen的衍生模型数量突破10万,超越美国Llama系列模型,是公认的全球第一开源模型。

阿里云通义大模型业务总经理徐栋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阿里云一直在坚持开源,但如果开源做不到业内SOTA(最前沿水平)、做不到跟闭源模型接近或超过的水平,开源也没有意义。因此在坚持开源的策略下,反而倒逼团队不断迭代模型和能力。

徐栋还提到,今天模型和云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开源对云销售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今天我们的模型开源之后,反过来对整个云销售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我们的模型数量很多,选择面更多,客户可以快速通过云一站式地粘合到它的业务里面。我们通过开源的方式降低了所有国内和海外开发者用模型的门槛,开发者也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最大的云厂商来使用。”

除此以外,刘伟光也表示,未来阿里云将要发布的新模型主要聚焦在Reasoning推理和Omin全模态融合上。在Reasoning推理上,刘伟光称大模型未来的方向一定是向越来越强的推理能力演化,大模型会越来越智慧、完成更复杂任务,2025年市面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利用今天更为强大的基础大模型做基于强化学习的后训练,同时强化学习后训练反过来为推理提供重要能力补充。

在全模态融合方面,今年3月阿里巴巴发布并开源了首个端到端全模态大模型通义千问Qwen2.5-Omni-7B,该模型可同时处理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输入,并实时生成文本与自然语音合成输出。刘伟光称,Omni打破了单一的文生图,文生视频单项能力,实现全模态共同融合,未来可以让模型像人一样去识别图像、文字,通过融合的新的理解方式,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崭新的商业模式。

采写:南都记者 林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