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0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表示,已通过阿曼向美方递交回信,拒绝与美国进行直接谈判,但间接谈判始终开放,美方行动将决定谈判前景。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本月初表示,他已致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敦促伊朗方面就伊核问题与美国进行谈判。

“欧洲新闻”网报道截图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 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伊朗之所以不愿意同美国进行直接谈判,关键在于特朗普近期再次恢复了对伊朗的极限施压。
- 在施压的大背景下,伊朗不愿意对外展现出妥协,但伊朗也认为,与美国的沟通很必要,佩泽希齐扬政府外交战略的一个关键内核,也是要与西方实现战略稳定。
- 伊朗和美国实际上一直借由第三国进行沟通。在2023年10月本轮巴以冲突升级以前,伊朗和美国经过阿曼渠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谈判,甚至有信息披露,双方本就部分制裁解除的问题已经达成了初步意向。然而,由于巴以冲突,相关对话戛然而止,并且随着伊朗和以色列双边冲突对抗的急剧升级,地区整体军事安全状态变得十分严峻。
- 美伊借由阿曼渠道开展谈判,从技术角度来讲条件很成熟,恢复起来并不困难,而美国和伊朗目前也有沟通的主观意愿。
- 但由于伊朗此次对美国的回复并没有达到美国的最优预期,因此美方可能在表面上不会进行很积极的回应,但双方在私下进行进一步间接沟通的可能性较大。
另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威胁称,“如果伊朗不与美国就其核问题达成协议,美国将对伊朗进行轰炸”,并对其相关产品“征收二级关税”。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3月31日表示,如果美国就其总统特朗普的“轰炸威胁”采取行动,那么,“美国将受到强烈打击”。

《以色列时报》报道截图
美国现在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的相关威胁,更多还是在“以压促谈”。
- 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美国和以色列在中东树立起一套回归丛林法则和军事至上原则的地区行为模式,认为通过军事强压可以实现所有地缘政治目标。
- 然而,从美国总体的地区战略大局来讲,战略收缩仍然是美国中东政策的底层逻辑,而特朗普也不希望为中东地区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更不希望深陷中东战争的泥潭。
- 伊朗虽然与美国在军事实力上难以直接抗衡,但伊朗仍然是本地区对美国和以色列持有敌对立场的最具影响力的主权国家。与伊朗直接开战,美国要承受非常高的地缘政治风险,损失难以估量。因此,美国和伊朗进行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有限。

美国“动力”网站“战区”专栏:多架美国B-2隐形轰炸机本周已从美国密苏里州基地飞抵位于印度洋中部迪戈加西亚岛的基地。
李子昕进一步分析称,如果美伊之间就伊核协议的谈判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或将导致美伊对抗态势加剧。
- 由于美国在2018年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并且恢复了对伊朗的制裁行动,已经导致地区的安全局势出现严重恶化。
- 伊朗为了反制美国的违约行为,也采取了分步骤暂停履行伊核协议的相关义务的举动。客观上来说,这也导致了地区核不扩散的风险急剧攀升。
- 为了实现战略稳定、解除部分西方的对伊制裁,伊朗现政府在地缘政治议题上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自我克制的政策,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换回的仍然是美国的极限施压政策,那很可能会导致伊朗内部强硬派的反弹,美伊核谈判可能会面临更高的阻碍。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新闻眼》
记者丨樊梦
编辑丨林维
签审丨贾延宁 江爱民
责任编辑: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