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西汀是临床上治疗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常用药之一,具有抗焦虑抑郁、改善情绪、促进睡眠等多重作用,临床疗效显著,但是氟西汀的作用较为缓和,因此临床上仅将其用于治疗焦虑抑郁缓解期,并且副作用较多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之一,其本质是属于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临床上以情绪异常低落、自闭、言语迟缓、突然变得不喜欢交流等为主要表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球患有抑郁症的人群超过1亿,并且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因素,严重威胁群众的生命健康。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核心机制尚不明确,但是临床上认为其发病与遗传、体质、精神刺激、中枢神经功能等多个方面相关,而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神经递质的分泌异常和神经回路功能异常相关。
1、神经回路功能异常
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情绪调控具有关键作用,而抑郁症患者中上述神经回路会出现明显信息传导异常,从而导致神经中枢对于外界刺激的调控能力下降,继而产生强迫、焦虑和抑郁等异常精神状态。
2、神经递质分泌异常
临床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中多种神经递质的分泌不足相关,其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相较于正常人群严重缺失,因此有人认为提高中枢神经系统中这两种神经递质的生成和分泌是临床上治疗焦虑抑郁的重要途径,而这也是抗抑郁药物的主要方向之一。
氟西汀是临床常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之一,又称为百忧解,属于临床抗抑郁的“五朵金花”之一。氟西汀的本质是一种选择性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对于抑郁、抑郁伴焦虑、抑郁伴睡眠障碍、强迫症等多种疾病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抗抑郁药。
氟西汀的抗抑郁效果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实现。
首先,氟西汀可以选择性的一种神经突触前体对于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再摄取作用,从而增加神经突触之间5-羟色胺的浓度,改善中枢神经信号传递,调节异常情绪状态,而且这种作用具有特异性,对其他神经递质影响较小,因此氟西汀不会出现明显的镇静抑制作用,也不会产生明显的乏力、头昏等不良反应。
其次,氟西汀可以提供抑制5-羟色胺受体,从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中γ-氨基丁酸的释放,从而降低γ-氨基丁酸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提供患者大脑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浓度。
氟西汀的药代动力学特点非常独特,其服用后生物利用率很高,而且不受饮食影响;其次,氟西汀的起效较慢,大约需要6-8小时才能产生明显药效;第三,氟西汀的药物半衰期约为7-10天,因此过度服用容易导致药物累积;最后,氟西汀注意通过肝脏进行代谢,通过尿液排泄,因此肝功能对于氟西汀的代谢具有决定性作用,服药过程中监测肝肾功能变化非常重要。
氟西汀作为传统的抗抑郁药,其药效明显,副作用较少,那么抑郁症或者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以长期服用吗?答案是可以长期服用氟西汀,但一定要注意不良反应和监测肝肾功能。
首先,氟西汀的药物代谢时间非常长,这导致患者连续服药后非常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累积,继而导致体内的药物浓度过高,而过高的药物浓度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损伤作用,容易诱导或者加重病情,进而诱发中风、痴呆等多种中枢系统疾病,也会导致头昏、头晕等多种不良反应。
其次,氟西汀对于肝肾功能的依赖性较大,长期服用后容易导致肝肾功能损伤,因此长期服用期间必须监测肝肾功能变化,发现异常则需要立刻调整药物剂量,或者给予保肝、护肾等对症处理。
氟西汀作为常用的抗抑郁药,其对于抑郁、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多种疾病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治疗不同疾病时服药方法不同,而且氟西汀属于精神类处方药,因此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
1、抑郁症
氟西汀由于起效缓慢。因此主要是治疗抑郁症缓解期,用于巩固和维持治疗效果,对于多种类型的轻中度抑郁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临床研究表明氟西汀可以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状态,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生活水平。
2、抑郁伴焦虑
氟西汀对于抑郁伴焦虑的患者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低落的情绪,而且可以缓解焦躁、易怒等焦虑症的相关症状,具有双向的精神调整作用。
3、强迫症
强迫症是临床较为少见的精神类症状之一,患者多表现为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本质属于一种神经官能症。氟西汀是临床治疗强迫症的常用药之一,临床研究表明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减轻其强迫观念,缓解其生活中的强迫行为,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4、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临床的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其本质是一种精神系统疾病,而无明显器质性功能异常。氟西汀是临床治疗神经性贪食症的药物之一,临床研究表明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食欲,抑制暴食行为。
氟西汀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线用药,常规剂量下安全性较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服用,因为其容易导致药物累积,因此使用不当依然会诱发多种不良反应,所以科学使用氟西汀要注意4点。
1、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方法
氟西汀的使用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疾病来制定,而且一定要注意尽量从低剂量用起,效果不佳再逐渐增加剂量。
抑郁症/抑郁焦虑:常规服用方法为每次20mg,每日1次;
强迫症:建议从每次20mg,每日1次用起,效果不佳后逐渐加量,每次增加20mg ,直至每日60mg为最大值,如果疗效满意则可以维持现有剂量;
神经性贪食症:这类患者的服用剂量较大,临床建议每次服用60mg,每日1次。
氟西汀不受饮食影响,饭前或者饭后服用都可以,但是为了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建议饭后半小时服用。
2、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常规剂量下氟西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吞咽困难等;其次,还会出现全身或者局部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水肿等;第三,长期服用氟西汀容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反应,如头晕、头昏、疲劳等;最后,长期服用氟西汀容易造成肝肾功能损伤。
3、注意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禁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哺乳期女性禁用,可以通过母乳进行排泄;未成年人禁用,缺乏安全性数据;老年人尽量维持低剂量使用,监测肝肾功能;对氟西汀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4、氟西汀应避免与下列药物联用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溴法罗明、托洛沙酮、异唑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禁止与氟西汀联用,容易导致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反应;
5-羟色胺激动剂:如曲马朵、舒马曲坦等5-羟色胺激动剂容易导致氟西汀药效过强,导致多种不良反应;
P450IID6酶相关药物:如恩卡尼、长春碱、卡马西平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等P450IID6酶相关药物,容易与氟西汀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导致氟西汀代谢异常,造成药效增强和药物累积。
氟西汀是治疗抑郁症、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药物之一,可以长期服用,但是要注意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对肝肾功能的损伤,并且注意服用剂量和服用方法,避免造成不良反应,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