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原生家庭”这个词三年前才真正让我注意到,早就想弄懂,后来发现解释繁多让我无从下手,今天就从我的认知角度来谈一谈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精神科医生Murray Bowen在1960年提出的,并将其纳入了家庭系统理论中。
十年后又被美国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Satir)提出。萨提亚认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很可能影响他的一生。”这就是原生家庭的概念。
"原生家庭"一词在心理学中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多位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的研究,他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家庭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作为现代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曾强调婴儿期和童年早期经历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巨大影响。他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早期的家庭关系、尤其是与父母的关系,对个体成人后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具有深远影响。
鲍尔比(John Bowlby):鲍尔比是依恋理论的创始人,他强调早期的亲子关系对个体一生的情感和社会关系具有决定性影响。他的研究认为,儿童与原生家庭中的主要照护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对孩子的安全感、信任感和人际关系模式有着重要作用。
米纽琴(Salvador Minuchin):作为结构家庭治疗(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的创始人,米纽琴强调家庭系统和家庭结构对个体心理问题的影响,他认为家庭中的互动模式和结构问题可以直接导致个体的心理困扰。
默里·鲍恩(Murray Bowen):鲍恩是家庭系统理论(Family Systems Theory)的提出者之一,他的理论强调家庭中的代际传递和情感系统对个体心理的深远影响。鲍恩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系统的情感动态密切相关。
综合这些理论,可以看出"原生家庭"这一概念并非由单一心理学家提出,而是多位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的理论的整合与发展。这些研究表明,原生家庭作为个体最早的社会化环境,对个人心理发展和问题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后来有学者说,原生家庭是我们出生或抚养我们长大的教养家庭。按照这个解释,如果一个孩子,从出生就被送到另一个家庭养育,那么这个收养家庭就是这个孩子的原生家庭。后又被很多媒体炒作为他的亲生父母家庭才是这个被养育孩子的原生家庭,这种说法看来是不对的,是没有理论依据的。他的亲生父母只能说是他遗传基因的复制者,也就是他的智力、寿命、天赋、性格、五官有可能继承了他亲生父母的基因。
从生物遗传的角度看原生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小于遗传基因给孩子带来的影响的。从情感上说孩子的安全感,为人处世的能力,和后天可习得的各种能力是能够受到教养家庭的影响的。
原生家庭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能说是各种心理问题的唯一罪魁祸首。他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早的家庭环境,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以及家庭的文化、价值观和互动模式。原生家庭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1.情感联系:原生家庭对个体的情感联系和依恋关系具有深远影响。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个体的依恋模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2.自我认知:在原生家庭中,个体形成自我认知和自尊的基础,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和教导会影响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情感。
3.应对方式:原生家庭中的应对方式和解决冲突的模式会影响个体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4.价值观念:原生家庭传递的家庭文化、价值观和信念会影响个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所以,个体心理问题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原生家庭因素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社交关系、遗传等。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原生家庭视为各种心理问题的唯一罪魁祸首,原生家庭不光对个体心理有不正确的消极影响,同时也有好的正面影响。
在心理问题的治疗和预防中,了解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是重要的,但也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包括个体的内在特质、环境压力、社会支持等,综合多方因素进行分析和干预,才能更全面地应对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