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宿迁4月19日消息(记者庄滨滨)智能化温室大棚里,一盆盆红掌、蝴蝶兰、凤梨、白掌叶片油亮,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忙着将打包好的花卉装车,运往全国各地。“这里年生产各类盆栽花卉300万余盆,每天大约有1万盆鲜花运往全国各地。”江苏安之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安之韵”)生产负责人葛文告诉记者。
温室大棚里的红掌长势喜人(央广网记者 庄滨滨 摄)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来安街道地处苏北宿淮交界、运河之畔,昔日主打传统农作物、果树种植,如今当地依托花卉产业异军突起,“美丽经济”年产值突破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发展花卉产业,对于来安街道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过去来安没有花卉产业,靠招商引资、龙头带动,产业从‘盆景’长成了现在的‘花园’。”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街道目前引进了新境界、花之梦、安之韵等设施花卉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投资,更是一整套现代化产业模式。走进安之韵智能化温室大棚,显示屏上,温度、湿度等指标一目了然,手机即可控制、调节相关指标。按照订单需求,企业采用分株繁殖、取芽栽种,以及培育成品小苗等技术,主要种植蝴蝶兰、白掌、凤梨、绣球、小玫瑰等热植类花卉。
“我们2020年落地来安街道,除了看中街道优越的区位,当地高效的政务服务也是原因之一。目前,我们建成现代化智能温室6万平方米,连栋温室2万平方米,容器苗生产区10万平方米,年产值3000余万元。”企业生产负责人葛文告诉记者。
在安之韵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来安街道入选第一批江苏特色优势种苗中心,2024年,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盆花创新中心顺利揭牌,助力来安街道打造全省花卉高地。
除了强化科技支撑,来安街道积极发挥花卉产业联农带农作用。在安之韵智能化温室大棚,每天有30余名村民在此工作,参与修枝剪叶、浇水扦插等工作。“园区企业与来安、东和平等村形成红掌设施栽培生产基地、设施盆花基地,带动张束、双桥等6个村(社区)共同发展,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实现了‘提档增速’。同时园区企业常年用工300余人,促进农民年增收30000余元。”来安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工人打包花卉(央广网记者 庄滨滨 摄)
从一盆鲜花,拉长为一条花卉产业链。在来安街道的花卉产业版图里,单一的种植已经延伸到生产环节,当地建设3000平方米的花卉加工车间,进行月季、玫瑰等新鲜产品烘干、鲜花饮品制作、花卉周边产品制作等深加工,进一步增加花卉产业附加值,此外,来安街道与知名日化企业联合开发香水、面膜等产品,让鲜花“开”进化妆品柜。
以花为媒,来安街道积极推动芦蒿、小花生、林果等特色产业组团发展,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同时,积极发展林果采摘、农家乐等服务业,通过农旅融合,推动一二三产有机融合,放大“美丽经济”。
来安街道党工委书记韦肖表示,下一步,街道将在“三产融合”的基础上,通过招才引智计划、与高校建立伙伴关系、鼓励领头人带头创业等方式,把人才聚集到产业链,把技术汇集在产业链。同时,做强电商团队,打造田头市场,实现产业的前伸后延,引导农民从“会种”到“慧种”,推动花卉从“田头卖”到“云端卖”,让“产业盆景”变身“产业花园”,打造花卉产业新样板。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