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10日讯(记者 梁柯志)随着上市公司看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和高管参与到增持回购大军行列。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最近三个交易日内(4月7日-4月9日),114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或股东提议回购公告,拟回购金额上限420.7亿元;另有68家上市公司抛出股东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上限382.36亿元。两项合计金额高达803.06亿元。
增持回购计划中,除自有资金外,来自银行贷款的比重亦在增加。
4月8日晚,中国诚通再发声表示,拟使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1000亿元,用于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同一天,中国国新表示,将以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方式增持,首批金额800亿元,仅两家机构再贷款合计将达到1800亿元。
万得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一共有458家上市公司正式披露回购增持再贷款,金额合计905亿。
2024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曾表示,支持上市公司回购和增持贷款,由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提供的资金支持比例是100%,“首期额度3000亿元,不够可以再增加”。
北京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财联社表示,本轮增持回购对银行而言是一个“意外”的业务契机,一方面符合目前大环境需求,另一方面对银行续接一季度信贷有直接帮助。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商业银行敏锐抓着这一机会,加大对增持回购再贷款业务的推广力度。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日,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等多家国股行对外公布最新数据同时,表示要加大增持回购再贷款业务的投放力度。
如建设银行对外表示,为更好服务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需求,积极走访上市公司,已与超过80家意向企业对接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农业银行则在官网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推进力度,实现更大规模投放。
从投放数据上来看,各家银行规模和进度不一。
工商银行透露,截至目前已累计支持及储备项目近400笔,涉及交易金额规模超千亿元,覆盖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等多个板块。对接企业资金需求近500亿元,助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截至3月末,农业银行累计为“三农”、先进制造、绿色金融等多领域53家上市公司提供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服务,贷款签约金额超150亿元,已投放金额超85亿元。
股份行中,招商银行向财联社提供资料显示,截至4月6日,招商银行回购增持贷款已立项288笔、融资金额1048亿元。
兴业银行刚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兴业银行已与44家上市公司或主要股东达成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合作并完成公告,贷款上限规模超66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80%,科技企业占比超60%。
从支持领域看,涵盖半导体、医药生物、软件服务等多个“硬科技”领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增量资金,精准服务新质生产力。
浙商银行公布数据显示,截至4月9日,浙商银行已与近60家上市公司及股东达成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意向合作,储备拟回购增持金额超80亿元,授信资金规模超5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商业银行还动用自有资金加入回购增持的上市公司行列。
4月8日,邮储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和成都银行率先发布大股东增持公告,其中,浙商银行为高管个人增持。
至4月9日,江苏银行、华夏银行继续宣布高管自愿增持计划。
(财联社记者 梁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