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4月9日电 乘联分会微信公众号9日发布《2025年3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提到,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9.1万辆,同比增长38.0%,环比增长45.0%。
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增14.4%
回顾3月全国乘用车市场,乘联分会指出,零售方面,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94.0万辆,同比增长14.4%,环比增长40.2%;今年以来累计零售512.7万辆,同比增长6.0%。近几年国内车市零售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今年3月零售仅稍低于2018年3月198万的最高水平,处于历年3月零售历史高位。由于国家双新政策的推动,价格战相对温和,行业内卷状态改善,今年3月的同比零售增速是近10年最高的,扭转了近10年的3月零售增速偏低的特征。
2025年3月共有21个工作日,与去年3月持平。由于春节假期后各行各业快速转入正常运作,因此2月的产销呈现强增长,3月逐步进入正常的消费期,2-3月的综合零售表现很优秀。
在国家促消费政策推动下,很多省市出台并逐步落实了相应促消费政策,叠加车展、主机厂厂补加码等线下活动的全面启动,3月车市开局走势良好。随着节前的燃油车消费潮转为节后的新能源消费潮,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新能源车成为春季乘用车市场恢复的主要驱动力。
2025年3月乘用车市场的特征:一、3月乘用车厂商批发和生产均创当月历史新高;二、2025年1-2月乘用车国内零售实现1%的正增长,3月同比净增25万辆,实现2025年1-3月6%的超预期“开门红”;三、今年直观的降价价格战稍显温和,但年款增配、调整车主权益等隐形优惠措施层出不穷。3月降价车型数量23款,较去年3月的51款大幅减少。传统燃油车的促销幅度逐步达到22.1%的水平,较上月增加0.4个点。豪华车的促销逐步达到26.1%的高位,较上月增加0.3个点。合资燃油车的促销逐步达到21.5%的高位,较上月增加0.3个点;四、3月自主品牌乘用车批发份额66%,国内零售份额63%,较去年均增长7个百分点左右;五、2025年3月厂商发力,3月厂商库存增7万辆,渠道库存增8万辆,总体流通体系增15万库存,而去年同期厂商和渠道库存总体增11万辆;六、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回升到51.1%,呈现出由报废更新、以旧换新叠加新能源免征购置税等普惠托底背景下的新能源强势增长;七、2025年1-3月自主燃油乘用车出口63万,较同期的69万出现9%下滑,自主新能源出口增长83%,新能源占自主出口35%,虽然一季度对俄罗斯出口下降,自主品牌主动去库存,但自主品牌的俄罗斯市场份额依旧保持55%以上高位。
3月自主品牌零售122万辆,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33%。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2.7%,同比增长7.7个百分点。1-3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63%,较去年同期增长7.9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3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8万辆,同比下降4%,环比增长45%。3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7%,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2.2%,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6.8%,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3月豪华车零售25万辆,同比下降7%,环比增长68%。3月的豪华品牌零售份额12.9%,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传统豪华车市场零售份额表现较好。
3月乘用车出口环比增10%
出口方面,乘联分会指出,3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39.1万辆,同比下降8%,环比增长10%,1-3月乘用车厂商出口112万辆,同比增长1%。3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36.6%,较同期增加5个百分点。3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34万辆,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10%;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4.7万辆,同比下降45%。
生产方面,3月乘用车生产248.1万辆,同比增长11.5%,环比增长42.9%。1-3月乘用车生产631.1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4.5%,3月乘用车生产仅较历史同期高点2018年的216万辆高32万辆,为地方稳增长贡献巨大。3月豪华品牌生产同比下降15%,环比增长56%;合资品牌生产同比下降1%,环比增长63%;自主品牌生产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34%。
批发方面,3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41.2万辆创当月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9%,环比增长36.4%;1-3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627.7万辆,同比增长11.3%。受零售较强的促进,3月乘用车批发同比增速较零售增速低5个百分点。3月自主车企批发158万辆,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27%。主流合资车企批发55万辆,同比下降6%,环比增长55%。豪华车批发28万辆,同比下降16%,环比增长71%。
乘联分会指出,3月乘用车主力厂商总体批发表现分化,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同、环比表现均较强。3月15万辆以上销量的乘用车厂商共5家(2月3家,去年同期5家),占整体市场份额47%(上月39%,同期42%)。5万辆以上批发量的13家乘用车厂商同比正增长的有8家,合资车企中上汽大众、广汽丰田、一汽丰田等厂商同比正增长。
库存方面,由于3月厂商批发强力冲刺,3月厂商批发低于生产7万辆,而厂商月度国内批发高于零售8万辆, 3月总体乘用车国内渠道库存增8万辆(去年同期增10万辆),导致批发增速大幅低于零售5个百分点。
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增38%
新能源方面,乘联分会指出,3月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到116.5万辆,同比增长43.0%,环比增长42.1%;1-3月累计生产292.4万辆,同比增长46.0%。
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12.8万辆,同比增长35.5%,环比增长35.9%;1-3月累计批发284.7万辆,同比增长42.8%。
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9.1万辆,同比增长38.0%,环比增长45.0%;1-3月累计零售242.0万辆,同比增长36.4%。
3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出口14.3万辆,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21.2%;1-3月累计出口40.1万辆,同比增长19.8%。
其中,批发方面,3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46.8%,较2024年3月提升9.2个百分点。3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63%;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6%;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
3月纯电动批发销量70.8万辆,同比增长35.2%,环比增长48.1%;3月狭义插混销量33.4万辆,同比增长38.9%,环比增长17.5%;3月增程式批发8.6万辆、同比增长26.0%,环比增长27.3%。3月新能源批发结构中:纯电动62.8%、狭义插混29.6%、增程式7.6%,2024年3月为纯电动63%、狭义插混29%、增程式8%。2024年全年新能源批发结构中:纯电动58%、狭义插混32%、增程式10%。
3月B级电动车批发21.6万辆,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59%,占纯电动份额31%,较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纯电动市场的A00+A0级经济型电动车市场较好,其中A00级批发销量13.6万辆,同比增长87%,环比增长13%,占纯电动的19%份额,较去年同期增长5个百分点;A0级批发销量17.7万辆,占纯电动的25%份额,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A级电动车16.8万,占纯电动份额24%,同比增1个百分点;各级别电动车销量分化,只有普及才能真正拉动车市增量,消费升级的高端化态势得到遏制。
3月乘用车批发销量超两万辆的车型有20个(上月10个),比亚迪宋(96,087辆)、Model Y(49,029辆)、宏光MINI(42,178辆)、海鸥(35,532辆)、比亚迪秦(33,451辆)、吉利星愿(32,490辆)、Model 3(29,799辆)、小米SU7(29,244辆)、海豹06(26,935辆)、星越(26,697辆)、元UP(25,036辆)、秦L(24,932辆)、朗逸(24,188辆)、速腾(24,085辆)、瑞虎8(23,718辆)、轩逸(23,153辆)、CR-V(23,139辆)、逸动(22,168辆)、帕萨特(21,455辆)、雅阁(20,802辆)。其中新能源位列总体乘用车车型销量前9位,近期的星越、朗逸、速腾等燃油车主力车型国内表现较强。
零售方面,3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51.1%,较去年同期提升8.7个百分点。3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2%;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5%;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从月度新能源车国内零售份额看,3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1.5%,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2.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7.1%,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新势力份额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7.5%,同比下降1.2个点。
出口方面,3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4.3万辆,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21.2%。占乘用车出口36.6%,较去年同期增长4.9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占比新能源出口的62%(去年同期83%),作为核心焦点的A00+A0级纯电动车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33%(去年同期37%)。伴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规模优势显现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的新能源品牌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虽然近期受到外部国家的一些干扰,但自主插混出口发展中国家增长迅猛,前景光明。3月厂商新能源出口方面优秀的企业是:比亚迪汽车(67,307辆)、奇瑞汽车(16,376辆)、吉利汽车(8,802辆)、上汽乘用车(7,669辆)、上汽通用五菱(5,731辆)、特斯拉中国(4,701辆)、光束汽车(4,271辆)、零跑汽车(3,764辆)、沃尔沃亚太(3,254辆)、长城汽车(3,127辆)、小鹏汽车(3,103辆)、东风汽车(2,292辆)、长安汽车(2,205辆)、极星汽车(2,183辆)、智马达汽车(1,284辆)、广汽埃安(1,170辆)、一汽红旗(1,127辆)、赛力斯(1,021辆)、江苏悦达起亚(868辆)、上汽大通(806辆)、东风本田(535辆)。其他车企新能源出口也有一定规模。
车企方面,3月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总体走势较强,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为代表的狭义插混表现持续较强。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多线并举”策略的实施,市场基盘持续扩大,厂商新能源月度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厂商达到18家(同比增2家,环比增3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92.7%(上月92%,去年同期88%)。其中,比亚迪汽车(371,419辆)、吉利汽车(119,696辆)、特斯拉中国(78,828辆)、上汽通用五菱(71,362辆)、长安汽车(66,788辆)、奇瑞汽车(55,604辆)、零跑汽车(37,095辆)、理想汽车(36,674辆)、小鹏汽车(33,205辆)、小米汽车(29,244辆)、长城汽车(25,168辆)、东风汽车(24,859辆)、广汽埃安(24,656辆)、赛力斯汽车(15,958辆)、上汽乘用车(15,329辆)、蔚来汽车(14,950辆)、极狐汽车(13,018辆)、一汽奔腾(11,768辆)。
国内乘用车零售突破1万辆的企业品牌是:比亚迪汽车(290,209辆)、吉利汽车(110,894辆)、特斯拉中国(74,127辆)、上汽通用五菱(69,391辆)、长安汽车(61,096辆)、奇瑞汽车(44,450辆)、理想汽车(36,674辆)、零跑汽车(33,331辆)、广汽埃安(32,477辆)、小鹏汽车(30,102辆)、小米汽车(29,244辆)、东风汽车(25,793辆)、鸿蒙智行(22,912辆)、长城汽车(22,041辆)、蔚来汽车(14,950辆)、极狐汽车(13,018辆)。自主主流车企的新能源日益走强,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国内新能源零售很好。
新势力方面,3月新势力零售份额17.1%,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其中小鹏、小米、零跑等贡献6个点的份额,新势力走势分化。自主传统车企的独立新能源品牌作为创二代的表现较强,份额12.1%,同比增加0.3个点。深蓝、极狐、阿维塔等自主大集团的自创新能源品牌表现优秀。
普混方面,3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8.57万辆,同比增长19%,环比增长24%。其中广汽丰田(34,014辆)、一汽丰田(32,682辆)、东风本田(6,738辆)、长安福特(4,744辆)、广汽本田(3,183辆)、东风汽车(1,990辆)、广汽传祺(1,552辆)、吉利汽车(386辆)、东风日产(360辆)、江苏悦达起亚(62辆),混合动力的自主品牌销量逐步提升。
展望4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乘联分会分析,2025年4月共有22个工作日,与去年4月持平,有利于车市产销平稳增长。2024年春季的价格战带来2-3月的市场严重低迷,随着2024年报废更新政策在4月24日落地实施,去年4月后的车市逐步恢复增长,今年4月仍有一定低基数的促进效果。
在国家促消费和多省市对应的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春季车展线下活动将全面活跃市场气氛并将加速聚拢人气。此次上海车展的如期举办以及围绕着上海车展宣发期内的车型发布活动,叠加各地促消费政策的实施,必将成为推动国内汽车消费的催化剂和触发点。
今年“五一”的5天长假是驾车出游的好时机,近两年的自驾游持续火爆,高阶辅助驾驶加持下的自驾游体验更好。近期新产品通过增配不加价的方式来增强性价比,这也使出游消费会很好地拉动新购和换购群体的需求增长。
乘联分会指出,由于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且出现超预期的普遍加关税的巨大外部变盘压力,消费心态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国家早有促进内需的政策导向,因此我们的发展靠“内、外需”共同推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乘用车市场稳内需的效果也将持续体现。
乘联分会还称,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完全没有在美国销售,因此中国生产的自主品牌汽车不会受到美国加关税的影响;本轮关税调整或会在短期内影响中国品牌在海外部分基地的投产建设布局,未来全球化战略中的中国汽车是具有发展空间的,随着一带一路和全球南方国家市场的合作力度加深,我们要发展当地有需求的乘用车品类,尤其是要鼓励新能源车在当地的制造和普及,同时针对燃油车的需求,突出我国的产业优势,实现全球市场的燃油车节能减排。节能低碳和智能化的中国汽车将更好的为当地人民造福。(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