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追锋人⑥丨吴黄小杰:三尺岗亭守初心 方寸之间见匠心

日期:2025-04-28 17:15:00

吴黄小杰参加第十五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受访者供图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肖晴岚

每天清晨6时50分,京港澳高速湘潭段马家河收费站,车流渐密。吴黄小杰整理好制服,戴上工牌,走进那间不足3平方米的收费岗亭。微笑、点头、递卡、目送,这套动作他每天重复近百次。

2024年12月,这位29岁的收费员登上了全国舞台。在第十五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公路收费及监控员赛项中,他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刷新了湖南交通行业的参赛纪录。

千钧一发时守护生命的防线

“最初选择这个职业,是认为收费员的工作相对稳定。”吴黄小杰回忆起2017年刚入职时的自己,语气中带着一丝腼腆。那时的他,对公路收费员的认知仅限于“微笑、数车、收钱”,直到一次“意外”让他彻底理解了岗位的深意。

那是一个暴雨之夜。吴黄小杰与两名同事去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突然看见一位老人骑着电动车,从大货车视觉盲区窜出,误闯高速公路匝道。

“好在我时刻紧绷安全之弦,形成了本能反应。”吴黄小杰事后说,得益于日常安全培训,他在间隔极短的二次巡查中及时锁定险情,立即向监控室报告位置,同步请求交警支援。从发现异常到老人被交警安全带离,全程仅用时10分钟。

“那一刻,我是真的明白了自己岗位的价值。”这场惊险让吴黄小杰深切地体会到:每分每秒的警觉,不仅是维护交通正常秩序,更是千钧一发时守护生命的关键防线。他感慨,平时那些看似重复的应急演练,在那一刻都化作了挽救危局的本能。

“想要成长,免不了和自己较劲”

三尺岗亭虽小,却承载着重要的责任。

“在高速收费站,我们必须要精通业务知识,娴熟操作收费系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吴黄小杰告诉记者,收费员需要熟悉各项收费政策和法规,确保每一笔收费准确、快速地完成,为司乘人员带来高效服务。

为此,他一头扎进技术钻研和能力提升中,利用模拟收费系统进行大量实操训练,提高操作速度和准确性,形成肌肉记忆。他自创了一套“三练法”:练眼力,从监控画面中秒辨车型;练手速,将收费操作压缩到3秒钟内;练脑力,熟记全国高速公路的编号与节点。

而且,每天交班后,他都会对当天遇到的特殊情况进行复盘;利用业余时间,定期复习高速收费政策,加深对业务知识的记忆;同时关注行业动态和政策法规的更新,及时掌握最新信息。

“想要成长,免不了和自己较劲。”吴黄小杰说。

从业8年以来,他为100多万台车辆提供文明优质服务,“零差错”“零投诉”“零缺勤”纪录保持至今。

传统岗位成为新技术“试验田”

随着ETC普及、人工智能推进,有人担忧传统岗位会被取代。吴黄小杰却认为,这是“老树发新芽”的机遇。

他站在收费站控制室里,指着窗外井然有序的车流说:“新技术不是来‘抢饭碗’的,而是帮我们腾出手来做更有创新价值的事。”

过去,他在岗亭内一坐就是六七个小时,高峰期车辆排队更是让人焦急。如今,机器人车道入口发卡仅需5秒钟,出口收费效率提升30%以上,拥堵问题大幅缓解。

自动收费机器人系统上线后,他主动报名参加培训,跟着厂家技术员学操作、练应急。如今,他能熟练操作机器人系统,遇到问题时,总能第一时间化解。

技术赋能腾出的时间,他化身“多面手”——疏导拥堵车辆,观察车流规律,建议增开备用车道;对绿色通行车辆进行更细致的查验,保障绿色通道政策准确执行……

“以前是守住岗亭,现在是创出新价值。”吴黄小杰表示,参加技能大赛帮助他了解智能交通领域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为岗位技能提升打下基础。

“只要道路还在延伸,我创新的脚步就不会停止。”谈及未来,吴黄小杰目标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