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福建首家!让全网泪目的饺子店正式开业!有人专程从外地赶来,只为……

日期:2025-04-02 15:24:00

上午8点多,宇森从家里骑电动车来到工作的店里,换上围裙,开始擦拭窗户、桌椅,拖地,把桌上的调料罐摆放好,然后在镜子前整理着装,戴上口罩和帽子,开始他的迎宾工作。

宇森工作的店叫“星点心愿”,是福建首家支持孤独症青年就业的饺子店。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也是“星点心愿”正式开业的日子。而在前5天的试营业阶段,已经有不少顾客慕名而来,让这家小店始终热热闹闹。

孤独症青年也被称为星青年,成年后,他们的未来在哪里?就业能否为他们开辟一条道路?这次,他们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遇到了很多挑战,也获得了更多的支持。

11位孤独症青年轮岗

有顾客特意从漳州过来鼓励店员

走进“星点心愿”,墙上挂满了颜色鲜艳的画,还有员工们参加各种团队活动的照片。70多平方米的空间,分为就餐区、自助区和后厨区。

通过透明的玻璃可以看到,3位员工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有条不紊地包饺子,店里还提供云吞、炸酱面,咖啡、茶饮等,由顾客自助。

星青年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煮制水饺

宇森在店门口站好,嘴里不断默念着迎宾的注意事项。中午11点,店里迎来第一波客流高峰。

“欢迎光临!请这边入座。”宇森声音洪亮地说。他边说着,边引导客人往空位坐下,然后请他们扫码点单。在他身后,就业辅导员陆岚正关切地看着他的举动,必要时上前提醒。

陆岚作为就业辅导员,专门辅助“星青年”工作,也被称为“大龄版的影子老师”。“和前几天相比,这些店员进步很大。”陆岚说。

即使此前已经针对性地培训过一个月,但在真实的营业环境中,有的星青年仍不知道要做什么,需要老师提醒才知道下一步操作。

经过试营业期间的培训和磨合,店员们现在都主动了很多,工作流畅度提高了许多,在待人接物方面也更加热情。

中午12点,店里基本座无虚席。

福建省心启航助残帮扶中心(以下简称心启航)理事长、“星点心愿”门店负责人张秀丽介绍,店里有11个孤独症青年员工,均来自心启航,最小的16岁,最大的38岁。他们轮流排班,每一个班次为4个小时。除了店里的工作,星青年们还负责打包、外送。

“包饺子较为简单,也相对安全,对孤独症青年来说较为适合。我们希望为星青年提供就业和融入社会的平台,提高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关注和理解,倡导接纳、包容的社会氛围,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张秀丽说。

这几天,不少顾客看了社交媒体上的推荐,特意跑来探店。还有专门从漳州、长乐来的顾客,到店里鼓励星青年们。

社交媒体截图

评论区截图

林女士带着11岁的儿子来到这家刚开的小店就餐。她告诉记者,这群星青年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的工作,也都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生存,真的很棒!

星青年为到场的市民送上饺子和茶水

打破围墙

也能获得更多支持

一个孤独症孩子如何能成长为有工作能力的青年?

成立8年来,心启航探索出了一条路,那就是不断向外,融合发展,获得更多支持。

心启航理事、国际认证副应用行为分析师(BCaBA)王光磊老师告诉记者,孤独症是一种广谱障碍,患者通常存在情绪问题、行为问题、智力问题、沟通问题等,孤独症青年的就业、安置等问题也是所有残障类型里最难的。

随着心启航组织的壮大,逐渐开办了烘焙班,组建了足球队、电声乐队等,在不断丰富孩子们生活、提升技能的同时,星娃也成长为星青年,他们交到了朋友,提高了责任感,社交能力也在增强。

然而,有工作技能和能独立开展工作是两回事。在互助会里,孩子们接触的更多是同类型的孩子,与真实世界依旧隔着一堵“墙”。

如何让这些孤独症的青年进一步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心启航决定再向前一步。

张秀丽到广州、上海、杭州、厦门等地实地考察,最终选择“饺子+茶咖”的模式。接着,团队在心启航里选拔综合素质较好的11位星青年,培训他们成为员工,托举他们融入社会。

王光磊说:“对孤独症的孩子来说,最需要提升的就是语言和社交能力。我们希望他们能通过与正常人的交流,学习倾听、感受和表达,提高他们的社交心智和沟通能力,从而建立他们的职业习惯和素养。”

前几天,店员小雄(化名)由于面对太多陌生人,情绪出现起伏,独自离开店里。众人以为他去洗手间,后来才发现他私自离开了,急得大家四处寻找。找回小雄后,辅导员一边化解他的情绪,一边鼓励他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我们不会因此就把他们的工作范围收缩到后厨,而是鼓励他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化解了它,他们就成长了。”张秀丽说。

第二天,稳住情绪的小雄又重新站上了迎宾岗。

同时,店里配备了6名特教辅导员,多位心启航的热心家长也来到店里担任志愿者。

为了让星青年们尽快上手,筹备组每天复盘,在店休期间抓紧时间培训店员,包括卫生清洁、物品摆放、声量控制。几天下来,辅导员和志愿者的嗓音都是哑的。

随着“星点心愿”知名度的扩大,这群星青年也获得了很多外部支持。

▶一家特教专业团队帮助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了适合孤独症人群的操作手册和岗位规范;

▶厦门的企业认购了1000份饺子捐给来店里服务的志愿者;

▶还有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想要来店里当志愿者。

心启航副理事长小宝妈说:“我们也希望链接更多温暖的力量,让大爱小爱汇聚在一起,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不当网红店

努力从星青年变为薪青年

和低龄孤独症患儿相比,15岁以上的大龄孤独症患者的职业技能教育少之又少,劳动就业近乎空白,各类支持更是出现了严重断层。

由于不能融入社会,很多孤独症孩子缺乏基本的沟通和社交能力,甚至家门都迈不出去,只能长期封闭在家里。

而“星点心愿”的出现让很多孤独症孩子的家长看到了希望。试营业期间,不少孤独症孩子的家长也到店里“探路”,他们专门找到张秀丽交流:我的孩子什么时候也有能力在这样的店里工作?

“我们欢迎更多的有技能的孤独症青年加入进来!”张秀丽透露,目前店员还处于磨合期,等他们工作稳定后,志愿者就会退出来。未来,会根据星青年的表现情况设立了考核表,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工资。

这是25岁的星青年陈世涛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他一边留意是否有推门而入的顾客,一边沉稳地告诉记者:“拿到工资后,我想问问爸爸妈妈有哪些需求,我想给他们买一份小礼物。”

目前,星青年们的很多技能还有待提升。比如,按照餐饮的标准,3分钟要包26个水饺,但店员的平均水平只有1分钟5个,速度还需提升。

“一开始,我们就按照市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他们。我们不想当网红店,营业也不能仅靠爱和包容。我们希望大家能认可这是一家好吃的餐厅,这里的服务是优质的,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星青年的未来也才有更多可能。”王光磊说。

来源:福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