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黄晓庆首度公开回应近期风波,达闼联手国华成立人形机器人新公司

日期:2025-04-22 19:56:00

达闼机器人深圳公司“迁址运营”的传闻甚嚣尘上,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外界纷纷猜测,达闼机器人是否陷入了资金困境,发展之路是否会就此受阻。

黄晓华公开回应近期风波

在日前举行的达闼机器人与国华集团战略合作发布会上,达闼机器人CEO黄晓庆首次公开回应了这一传闻。

资金难题是真,引入国华正是为了解决这一困境,但黄晓庆明确当前重点是先让公司活下去,希望员工等一等。“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的问题,包括我们的员工,他也不愿意看到我们出问题。他可以等一下……我们肯定要发展和生存。这个点是我过去我没有学到的,要先学会生存,然后再去发展。”黄晓庆说。

成立子公司“港仔机器人”

除了解决资金问题,利用国华的香港资源,帮助达闼连接国际市场,是双方此次合作的另一考量。

会上,达闼与国华成立子公司“港仔机器人”,国华占股51%,达闼占股49%。由于国华集团是香港上市公司,此次双方合作除了请国华解决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希望利用国华在香港的资源,以香港为出口连接国际市场。同时,达闼自身拥有2000多项专利,这些专利技术也是后续赋能香港仔业务开展的基础。

港仔机器人总部定在香港科技园,并在香港成立研究院,聚焦能跑量的大型人形机器人应用。双方将在物业行业、养老健康行业等领域发力,同时以模型即服务(MaaS)和机器人即服务(RaaS)作为运营体系进行推广。先在香港创新,再推广到中国大陆和其他世界市场。

据介绍,港仔机器人后续也将与国内产业链合作设立终端制造生产线。目前已经在天津建立了一个合资运营的生产线,并且还在和其他地方进行洽谈,逐步提升产能,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黄晓庆指出,人类在做出人形机器人方面已经不再有技术障碍,当前是商业化的实现过程。他们希望通过合作,在未来一两个月逐步推出由达闼赋能的人形机器人可落地的产品,在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发布,实现商业化场景的落地。

在推进节奏上,团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国华集团执行董事兼总裁秦杰披露,目前已经在上述场景进行了布局,并且有信心在2个月内获取订单。达闼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杨光华也给出了“5 - 6月产品发布”的时间表,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港仔人形机器人产品将正式推向市场。

“云端大脑 + 公版机”标准化战略是达闼此次合作的核心举措之一。黄晓庆将特斯拉的封闭生态与安卓的开放路线进行了对比,他认为特斯拉的封闭生态虽然能够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但却限制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而安卓的开放路线则能够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拓展。达闼的“云端大脑 + 公版机”标准化战略正是借鉴了安卓的开放模式,通过提供标准化的平台和接口,让更多的企业和开发者能够基于此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从而加速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

直面资本退潮与内卷困局

在发布会现场,面对关于“独角兽融资困境”的提问,达闼机器人CEO黄晓庆指出,“美国培养冠军,中国只想占股”,这种差异在人形机器人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美国的创投环境更注重对创新企业的长期培育和支持,愿意为有潜力的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助力企业成长为行业冠军。而在中国,部分投资者更倾向于短期获利,希望通过占股快速获取回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缺乏耐心和信心。

达闼机器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经进行了十年的研发投入,然而在当前资本退潮的大环境下,融资变得愈发困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FIGURE AI在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巨额融资。这种差距让黄晓庆深感无奈。

对于朱啸虎“行业前景不明”的观点,黄晓庆认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指出,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虽然目前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其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必将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黄晓庆表示,当前融资、裁员等挑战只是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他认为,从2015年到现在,人类有两个伟大的突破。一是造出了智能水平超过人类的神经网络,ChatGPT的发布让人们不再怀疑能否造出和人一样聪明的机器;二是通过强化学习解决了人形机器人步行问题,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如今,包括高盛在内的金融机构预测,2030年人形机器人将进入商业化时代,而黄晓庆个人认为这个时间表会提前到来。

在核心技术方面,黄晓庆强调要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融合,用“公版机标准化”战略重构产业链。达闼的发明是把人工智能通过5G网络连接到机器人的身体,提出了“云端大脑”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了AGI(通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世界、操作系统等重要设施,形成了达闼独特的海睿OS云端机器人大脑操作系统。因此,与特斯拉、优必选等采取封闭路线的企业不同,达闼选择以开放生态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特斯拉等的封闭模式如同筑起高墙,虽能掌控产品的每个细节,但限制了行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速度。

黄晓庆用“造机器人如2007年造手机”来形容当下的挑战与机遇。2007年智能手机产业变革时,安卓系统打破苹果封闭生态,为众多厂商提供发展机遇。如今人形机器人也正处于这一艰难阶段。商业化的道路充满荆棘,但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过程。

对于机器人行业的未来,黄晓庆表示,未来云端智能机器人的架构会赋能给做人工智能的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将成为一个新的互联网,其规模可能比云端智能机器人产业大100倍。而机器人产业本身也将比手机产业大50 - 100倍,手机产业现在是3万亿美元,机器人产业的规模将不可想象。(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秦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