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的时候,公司申报生产一项新产品,本来担心流程会很繁琐,影响生产。后来在产业链党组织的帮忙协调下,我们很快拿到了生产许可。”广西北海中航化石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彭达启介绍,“目前新产品生产已经开始,公司也接到了新订单,企业收益又回暖了!”
近些年来,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北海市持续在产业链上建强组织、做优服务、凝聚资源,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产业发展胜势。
组织建“链”上——
成立产业链党委
近日,在铁山港工业区不锈钢产业链党建联建季度交流研讨会上,轮值链长北港新材料公司党组织负责人潘料庭提出企业面临的困难,“去年下半年以来,生产环节必需品价格提高,废料处理成本随之增加,我们的成本负担明显加大。”与会的中航化石油科技公司和森发化工公司随即表示,“可以为北港新材料低价提供生产机械用油并低价收购废料。”于是,北港新材料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按照“职能部门指导、龙头企业引领、链上企业参与”的模式,北海市在全市重点产业链上成立产业链党委,覆盖石化能源、电子信息、金属新材料、海洋生物、高端硅基材料等产业,搭建组织联网、阵地联建、发展联谋、活动联办的党建共同体,有效破解企业党组织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多点支撑、全面覆盖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每季度安排链上龙头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轮值链长,组织召开交流研讨会,串联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党支部,聚焦企业聚集不聚合、资源分散不分享等问题,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产业协作互利发展模式,抱团推动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各产业链党委组织召开联席会议74次,举办交流活动82期,协商解决突出问题35个。有效牵引上下游产业配套协作,形成全链条发展格局。
服务融“链”上——
组建“科长服务团”
“冯总,贵公司的施工许可已经办理好了,随时可取。”玖龙纸业(北海)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对外报建负责人冯立辉在递交材料10天左右后,就接到了帮办中心的办结电话。“从建设到投产,一次都不用跑!”他感激地说,“这多亏了许翠琳科长!”
冯立辉口中的许翠琳科长,是北海市“科长服务团”中的一员。2023年,围绕立项规划、项目审批、技术研发、招工服务、金融扶助等10多个方面重点工作,北海市委组织部牵头,由发改、工信、科技、财政、商务、人社等60多个市直部门联合选派130多名业务科长,分类组建“科长服务团”,每个服务团根据内容灵活挑选3—5名业务科长,开展组团式服务。市、县(区)、乡(镇)三级党组织实行联动,分领域自下而上收集疑难问题或所需服务事项,建立清单,分解到具体科室负责人,明确服务时间、形式、人员、内容等事项,依托产业诊断创新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包括成果转化、技术研发、科技金融等方面的“诊疗”服务,解决企业创新能级提升难题。
企业发展经常面临“不知有何政策、不知哪里错、不知怎么改”的困惑。“科长服务团”将工作向一线聚焦,资源向一线倾斜,深入园区企业,详细讲解企业适用政策、奖励及申报方式方法,聚焦项目审批和推进中卡点问题现场分析调度,进一步加快办理流程。
资源聚“链”上——
实行“三向培养”方式
春日暖阳里,走进北海六禾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线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生产,该公司党组织负责人牟小明说,“我们注重在生产链上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车间主任庞庆华不但是业务骨干,更是一名老党员,他日常除了技术质量把关,更注重在生产线上传授员工操作技能,提升技术水平,更吸引青年员工向党组织靠拢。”
为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助力企业更好发展,北海在太阳纸业、北港新材料等链上龙头企业,建设“阳光阅览室”“永不锈书院”等,方便企业党员和员工常态化开展业务研讨、技能竞赛等活动,实现产业、技术、人才互学互鉴、比学赶超。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行“将链上企业优秀员工向党员培养、将党员向技术骨干培养、党员骨干向企业高管培养”的“三向培养”方式,为企业持续注入党建“红色力量”。2023年以来,75名党组织书记担任企业高管;党员骨干带领企业员工完成技改项目72个、助推企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970项,17名党员员工获评省级以上荣誉。
(本报通讯员 王沛雯 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