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天签约超3400亿元项目,细探苏州招引韧性背后

日期:2025-04-27 18:5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邓浩 上海报道

在贸易环境波云诡谲的当下,如何稳住外贸外资、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成为苏州面临的一大考验。

4月26日下午,2025苏州全球招商大会上,投资3415.7亿元的417个项目集中签约,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赛道产业项目。

某种程度而言,苏州正在强化重大项目招引,传递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号,加大创新转型。不过,令人好奇的是,苏州的韧性来自哪里?

记者从不少与会的企业获悉,优质营商环境和高效政府服务,供应配套健全,尤其是长三角强劲的市场需求,是其选择不断加码苏州的主因。

“六个一”服务企业

去年,苏州就在江苏省率先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苏十条”,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政府部门放低身段,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实际效果如何?

某外资能源企业负责人表示,“苏州的营商服务做得非常好。我们跟苏州、太仓的关系是最紧密的。比如企业经营上遇到很多的困难,小到工厂加装电梯这种很琐碎的事情,太仓市政府以及相关的城镇街道都能给到很多支持。”

在其看来,作为外资的中国子公司,“虽然平时也参加很多招商会。我们其实是希望政府本着招商的中期目标下,在短期目标上,也可以促进所在辖区或者同一个行业内能够串起产业资源,帮助企业发现商业机会。这一点,相对于其他城市,苏州相关政府部门做得比较好。实话说,大部分城市的招商宣讲,就是直接拉人过来,然后一顿宣讲,就结束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招商大会上,苏州进一步介绍了服务企业的“六个一”举措。

比如“一中心”:苏州每个县级市(区)、每个镇(街道)都有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扇门,就能办所有事;“一热线”:12345服务热线,24小时不打烊;“一张卡”:“政策明白卡”,一卡在手、政策尽享;“高效办成一件事”:已有企业和群众高频事项74个,通过多部门联动实现多件事一次办等。

据了解,今年以来,苏州组织全市干部以服务对象身份办一次业务、走一遍流程,查找堵点难点,目前已经解决了超6000个问题。

借势先进产业链突围

去年一年,苏州新增A股上市公司5家、总数达到219家,分别位居全国第三和第五。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6家、增量全国第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69家、总数位居全国第四,上海—苏州科技集群蝉联全球第五。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苏州更是提出,2025年要推动更多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加快传统产业焕新升级,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先进材料、光子、商业航天等优势领域,持续壮大先进产能,抢先布局未来产业。

具体而言,苏州将力争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提高到55%和40%。设立1100亿元新型工业化系列基金,新增制造业授信额度5700亿元,新供产业用地2万亩以上。支持链主企业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左右。

本次招商大会上,就有德国奥赫尔商用车悬挂系统项目、美国仕驰汽车核心部件项目等多个重磅项目上台签约,展现了苏州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三菱电机执行役社长漆间启表示,苏州已成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地,集团新设立的研发公司将聚焦智能制造。

苏州某先进制造业公司销售负责人就对记者表示,“从产业配套来看,苏州本地以及长三角其他区域,供应体系完善,而从我们所在行业来看,长三角客户的需求更为强劲,因此虽然我们总部位于深圳,依旧将生产基地建在了苏州,同时今年以来订单已经翻倍,正准备扩大产能。”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