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水、挖地、移栽蔬菜……4月6日,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凯里市第五中学学生来到湾溪街道岩头河村开展田间地头实践活动。
活动开始前,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农具的使用和农作物种植知识。学生们被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名农民师傅作为指导老师,在他的带领下,学生们开始了体验田间劳动。
“同学们,浇水可是个技术活,不是随便浇浇就行的。”农民师傅讲解道,“首先,我们要知道,不同的蔬菜对水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叶菜类蔬菜需要的水分就比较多,而根茎类蔬菜则相对少一些。”
学生在湾溪街道岩头河村体验农事。
“大家看,这样浇水可以让蔬菜的根部充分吸收水分,而叶子则不会因为水分过多而腐烂。”农民师傅又示范了如何正确地浇水,她轻轻地提起水管,让水均匀地洒在蔬菜上面。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迫不及待地拿起水管,模仿着农民师傅的动作,逐渐掌握了浇水的技巧。
学生在湾溪街道岩头河村体验农事。
“同学们,移栽蔬菜可不是简单地把苗拔起来再种下去那么简单。”农民师傅说道,“我们要先选好健壮的苗,然后小心翼翼地用小锄头挖出它周围的土,尽量保持根部的完整。接着,在新的地方挖一个合适大小的坑,把苗放进去,填好土,再轻轻踩实。”
说着,农民师傅就动手演示了起来。让小学生们看得目不转睛。演示完毕后,农民师傅把小锄头递给小学生们,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尝试。
学生在湾溪街道岩头河村体验农事。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更加了解了农村的生活和文化。”参加完活动后,一名学生讲述了活动的感受。
近年来,凯里市积极探索“农耕+”劳动教育新模式,创设了“农耕+节气”“农耕+非遗”“农耕+研学”“农耕+帮手”等,利用二十四节气、植树节、劳动节、丰收节等节点,让学生体验农事、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切身体会特有的山地农耕文化。
贵州教育报记者 廖尚海
通讯员 龙令智 张帮凯
编辑 皮亚丹
二审 钟俊怡
三审 刘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