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滘龙船漂移。
廖明璨 摄
盐步龙狮大会。
廖明璨 摄
草莓音乐节现场。 廖明璨 摄
在珠江三角洲的沃土上,佛山南海像一幅展开的画卷,山水灵动、人文深厚、潮流奔涌。
西樵山的云雾缭绕,桑园围的水网纵横,叠滘龙舟的激情漂移,千灯湖的灯光流转……这座千年古郡,用自然之美滋养生活,用人文之美沉淀灵魂,用潮流之美点燃活力。从翠绿山林到古村书香,再到音乐节的青春节拍,南海正以朴实的热情和开放的胸怀,邀天下客共赏其美。
循着自然肌理、人文脉络与时代脉搏,探寻这座湾区之城的美学密码。
●南方日报记者 刘佳伦
自然之美
山水秘境,岭南画卷
南海的自然之美,宛如一幅展开的岭南画卷,山峦叠翠,水光潋滟。
西樵山,南海的绿色明珠,45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孕育了这片奇景。在这里,72座峰峦起伏,36处岩洞幽深,232眼清泉叮咚,28条瀑布飞流直下。清晨,薄雾轻笼,飞瀑如白练倾泻。天湖静卧山巅,映着云影与树阴,宛如翡翠。
自去年国庆节开始,西樵山风景名胜区面向所有人群实施免门票入园措施,成为佛山首家实行免门票入园措施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短短7天,西樵山景区接待游客近43万人次,同比增长349%,增速位列全省A级景区第一,迎来了开业以来的客流最高峰。
今年1月,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佛山将实施文旅“串珠成链”工程,构建“四山两江”(“四山”指西樵山、顺峰山、皂幕山、南丹山,“两江”指西江、北江)旅游示范带,打造佛山文旅城市IP。而南海西樵山正是串联佛山文旅的重要节点。
与西樵山隔西江而望,是另一片逍遥秘境——南海湾。2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08座山峰连绵起伏,湖光山色、林海松涛、流溪瀑布,浓缩着岭南最极致的景观。南海湾有“广东小九寨”之誉,在这里,山、林、湖、瀑、洞融为一体。
同时,它也是全国首个“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实验)区”,绿化覆盖率接近2/3,拥有4A级景区南海湾森林生态园、百年道观庆云洞、千亩银湖、田园风光及西岸林场(狮子山)等丰富生态旅游资源。在南海区重点规划的“七湖三湾一站一园”城市综合平台,南海湾作为“三湾”之一,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人文优势,成为南海唯一主打文旅产业的城市综合平台。
南海三山森林公园里,城市与自然温柔相拥。2023年,这座1300亩的山地公园摘得美国ASLA景观建筑师协会德州分会公共项目最高奖,成为南海的生态名片。公园坐落于三龙湾南海片区中心,由大松林、中心岗、镰岗尾三座山岗组成,融合了天然山地资源,打造出山城一体的城市公共景观。每逢周末,草坪上亲子欢笑不断,追逐嬉戏、露营野餐,沉浸在阳光与微风的惬意中。
这些自然馈赠,共同构成了南海的生态画卷。它们不仅是游人的休憩之地,更是城市发展的绿色根基,为人文的传承与潮流的绽放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人文之美
千年文脉,生生不息
如果说自然是南海的底色,那么人文便是其跳动的灵魂。
数千年的文明史,在南海化为古村的青砖黛瓦、龙舟的鼓点激昂、醒狮的矫健身姿,串起岭南文化的动人篇章。
西樵山不仅是自然胜地,更是“珠江文明的灯塔”。1960年,考古学家贾兰坡揭开史前石器制造场的秘密,燧石与霏细岩见证了华南最早的文明火花。明清时期,理学名儒云集山下,书院里书声琅琅,西樵山因此得名“理学名山”。
如今,站在珠江文明史的高度,南海正大力打造“西樵山文化”IP。2月22日,在“天下之西樵”西樵山文化品牌发布会上,西樵山文化促进委员会揭牌,定位为全国性的文化研究中心、学术交流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推动西樵山文化走向更广舞台。
从西樵山脚下到桑园围,南海的人文故事在水网间流淌。
桑园围的河涌水系,纵横交错,滋润着沃野千里。2020年,桑园围荣登“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佛山的世界级名片。68.85公里的堤围,57条河涌,63座古闸窦,900多年来守护着千顷良田。桑基鱼塘孕育了农业与丝织的繁荣,这不仅是水利奇迹,更是岭南文化的活化石,诉说着先民的智慧与坚韧。
传承水脉文脉,今年4月,南海丹灶发布“四脉一核”战略,融入南海人文与科创蓝图。依托有为水道历史水脉、官山涌城市水脉、南沙涌艺术水脉、北江生态水脉,以及仙湖科创核,丹灶将打造产业创新高地、科创引领中心与历史人文相融的魅力新城。
走进南海的古村落,仿佛推开一扇时光之门。
西樵松塘村,800年的“翰林村”,青砖巷弄间,宗祠与镬耳屋诉说文风鼎盛的往事。里水汤南村曾有30多所私塾,女子家塾的开办尤显开明,堪称“岭南古代大学城”。西樵儒溪村的青石板路上,古井古榕静立,承载着水乡的温柔记忆。狮山璜溪村的明清建筑,记录了“华侨之村”的奋斗史。
这些古村落如珍珠散落南海,串联起乡愁与文化的光辉。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根基。3月7日,南海启动了狮山镇北江小塘国际艺术墟项目,将以北江滨江生态与小塘村落文化为基,活化工业遗存,引入国际艺术资源,打造集艺术创作、文旅体验、产业孵化于一体的国际艺术综合体。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在会上表示:“一个以滨江生态、村落、铁路遗产为基底的创艺共生滨江带将焕新而来。”
民俗的激情,则让南海的人文之美更加生动。端午节,叠滘龙舟如箭般划破水面,鼓声震天。2024年,南海打造了“龙超”系列赛事,覆盖全区7个镇街,55场龙舟比赛从年头持续到年尾。其中,叠滘龙船漂移大赛以“水上F1”的惊险,即便赛区限流,仍吸引超20万人次市民游客到场,带动桂城旅游实现总收入2.89亿元。今年5月1日,南海九江将举办佛山F3龙舟超级联赛,这场30公里的“水上马拉松”,将汇聚各地百支龙舟劲旅,激情竞渡。
龙舟不仅是竞技,更是南海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是城市文化的鲜活表达。
而醒狮文化则以另一种方式点燃热情。早在2005年,南海就积极参与醒狮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最终广东醒狮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22年,南海已有民间醒狮队2700多支。正月初一,平洲狮会;正月初八,里水狮会;正月十四,大沥狮会;正月十五,官窑生菜会,数百头醒狮汇集一处,锣鼓喧天,群狮起舞,热闹非凡。
潮流之美
文旅融合,活力迸发
南海的潮流之美,则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是一首文化与青春的交响乐。
作为南海的潮流地标,千灯湖自2002年作为全国首个免费开放的水系景观公园亮相以来,持续焕发新活力。从最初的市政公园,逐步成长为以公园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成为南海乃至佛山的城市名片。如今,它更是蝶变为“城产人文”深度融合的都市地标。
2024年,南海千灯湖活力公园概念规划亮相,规划占地约333.3公顷(5000亩)拟打造全国最大的户外人文活力空间,涵盖千灯湖音乐秀场、艺术中心、全民健身体育公园、户外竞速中心、儿童水上乐园等多元设施,旨在将南海塑造为大湾区的青春聚场。
每当夜幕降临,《千灯谣》灯光秀点亮千灯湖面,13座高楼化身巨幕,3D投影演绎龙狮腾跃与粤剧悠扬。灯光流转间,千灯湖不仅展现了岭南文化,更成为点燃城市活力的潮流舞台。
这种活力在音乐的节拍中延续。2025年草莓音乐节上,每束光芒、每拍节奏,诉说城市的年轻与梦想,陶喆的R&B、陈绮贞的清嗓、痛仰的摇滚,点燃6万乐迷的激情。5月,千灯湖音乐秀场将再次展现湾区演艺新高地强引擎的影响力。5月2—4日,2025华晨宇火星演唱会在千灯湖音乐秀场燃唱三天,“五一”假期预计约12万人将奔赴南海。
从都市到乡村,南海的潮流之美在田野间延续。自2022年起,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以“没有屋顶的美术馆”为理念,汇聚270位艺术家创作350余件作品,吸引277万游客。儒溪村老宅变身为“宅生记”文化空间,南海丝厂转型为丝潮集文创园,“水上南海”游线串联10个艺术片区,重现水乡的生机与活力。
南海的潮流之美,还体现在文旅融合的创新场景,将传统文化的根脉与现代生活的节奏巧妙交织,激发了城市的活力与创意。叠滘夜光龙船划破夜色,宛如水面流星,“C弯”“S弯”的漂移表演惊艳全场;2024年底,以里水“贤鲁岛之夜”焰火晚会为起点,南海铺开连场“烟花+文旅”盛宴。
此外,数字时代的创新,更是让传统文化“破圈”出彩。醒狮文化与电竞游戏《王者荣耀》联名,推出“狮舞东方”皮肤;龙舟赛事纪录片《五个划水的少年》上线仅9天,播放量突破200万,掀起网络热议。
根植岭南山水,承载千年文脉,佛山南海以创意与活力勾勒出城市美学的新画卷。西樵山的云瀑飞流,桑园围的水网蜿蜒,古村落的书香氤氲,叠滘龙舟的激情鼓点,千灯湖的灯光流转,每一处风景、每一缕文脉、每一拍节奏,都诉说这座千年古郡的深情与活力。
循着自然肌理、人文脉络与时代脉搏,南海以开放的胸怀和创新的精神,解锁了属于湾区之城的美学密码。它不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场邀天下客共赴的盛宴,等待你来探寻、品味与沉醉。